不知从何时起,“浪费”成了藏在生活缝隙里的习惯:食堂里,刚咬了一口的馒头被悄悄丢进泔水桶;餐桌上,满盘的菜没动几筷就被端走;家庭群里,晒“丰盛大餐"成了体面,却没人在意饭后装满的垃圾袋。我们总觉得“不差这一口”,却忘了全球还有数亿人在为温饱发愁,忘了父母辈“饿肚子”的记忆,更忘了粮食从土地到餐桌,要经过多少劳动人民的双手。
其实,节约从不是“抠门”,而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对生活的珍视。食堂打饭时少盛一勺,不够再添;家里做饭时按人数备菜,宁少勿多;外出就餐时主动要“小份菜”,剩菜认真打包。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石子,看似不起眼,却能垒起“光盘"的高塔。
当我们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把剩菜装进餐盒, 把“节约”形成一种习惯,便会发现,舌尖上的节约, 藏着最朴素的生活哲学--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
责编:湾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