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 > 部门动态

全省关注!唯一街道!向应“两山”强势出圈!

信息时间::2021-12-13

字体:[小]

  日前,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二批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金普新区向应街道榜上有名!也是辽宁省唯一一个以街道为主体申报成功的实践创新基地。

  向应街道地处大连市金普新区东北部,占地64.27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同志的故乡,是辽宁省内仅有的2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命名的特色乡镇(街道)之一,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深厚。

  关向应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后经多次改扩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展馆是2007年9月10日为纪念关向应同志诞辰105周年正式开馆的。景区内包括关向应故居、主展馆、延安窑洞、红三军指挥所、满族风情四合院、关向应衣冠冢、兵器展示区、东方红组雕《红军颂》等。关向应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量50多万人次,受到中央、省、市、区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2005年被纳入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国家级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向应街道拥有青铜时代墓葬遗址——大、小石棚以及老鹞山墓地、温家沟南山遗址、红石磊子山遗址、旌表贞节碑、葫芦洞遗址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我国石棚文化由来已久,充分体现了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时候人们生产文化情况。目前位于大石棚村的小石棚遗址处,已修建小石棚遗迹主题公园,成为向应乡村休闲、遗址文化之旅的又一好去处。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向应街道这样做!经过领导与专家严谨分析,向应最终形成出一套充分发挥红色人文、生态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走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绿水青山“高颜值”相得益彰的向应路径:探索“生态+红色文化”路径,走出一条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融合共生、红色资源与周边产业多元互补、红色产业与乡村振兴互利共享的创新发展之路;坚守生态红线,走“生态+乡村旅游”路线,推动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依托现代化产销模式,实现向应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保护优先,留住绿水青山优质底蕴,为发展奠基固本。在维护和巩固目前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向应街道认真接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各类专项督察,对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进行集中生态监测,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向应街道坚持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共同发力,既以绿色生态拉动经济,更凭借美丽人居建设和谐向应

  向应工程类建设项目在“两山转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成果格外瞩目。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城东离田垃圾处理中心和城西粪污处理中心,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实现秸秆垃圾减量,提升地力。为未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解决了土地问题,从根源避免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有效解决畜禽污染等问题。

  目前向应街道已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在辽宁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中,城东村、城西村、土门子村荣获“辽宁省美丽示范村”称号,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镇”称号,城东村和土门村荣获“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

  创新发展,“两山”转化实践打响向应模式的特色品牌。随着生态环境打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向应街道已为“两山”转化实践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与资源。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丰富的绿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历史文化打头、生态空间打底、特色产业打样,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形成了以文化、山水、民宿为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业。

  不仅如此“大美向应”风景更是数不胜数。这里既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也有千年古城“金州八景”之一的小黑山森林公园,还有金普新区十大旅游农庄之一的富美山庄范家大院,还有土门子农家乐一条街,能够满足吃货们对“土锅”美食的绝对幻想。向应街道美食与美景自然融汇,真正的达到秀色可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未来,向应街道也将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生态保护力,争取跨入国家级“基地”行列,为建设美丽辽宁、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向应街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