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 > 部门动态

产业覆盖面更广新申报企业数更多产品科技含量更高 新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群芳竞秀

信息时间::2015-04-16

字体:[小]

  日前,记者从金州新区经发局了解到,今年辽宁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在新区经发局的积极组织宣传下,共有34家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占大连市申报总数1/3以上,申报企业涵盖了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汽车零部件、云计算等行业,为历年申报项目产业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同时,本次申报企业中有27家企业是首次申报,也是历年来首次申报企业数最多的一次。
 
  据了解,为全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新区经发局近年来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新区已有209个项目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总数占全市46.14%,充分显示出了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A深挖科技含量瞄准产业热点

  近年来,新区注重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研发“专精特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截至目前,新区已有193家企业成为拥有“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产品(技术)全部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充分体现了新区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军作用。

  首次申报“专精特新”的大连爱特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此次申报的是其自主研发的相变蓄热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通过将间断、分散、不稳定的大量工业余热、废热储存并使用,用以替代燃煤锅炉等能源设备,蓄热能力是水的4-7倍,使用价格仅相当于天然气的1/4、电的1/5。不仅解决了余热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还替代了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低温余热回收方面的技术空白。

  目前新区共有中小企业近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5000余家。近年来,这些企业在政府引导下,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实现突破,并具备科技含量高、专业化配套强等特点。可以说,“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点燃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热情,让一大批成长之星脱颖而出。
B走差异化道路激活潜在市场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寻找市场中被忽视的“宝藏”,已成为新区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恪守的不二法则。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模式被上升到战略高度。成立伊始,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就将“善用能源”作为企业发展理念,持续“加码”研发环保节能新产品。如今,公司在节能及新能源领域取得30余项国家专利。今年,该公司申报的“大功率跨临界即热型空气源热泵节能机组”,通过吸收留存于空气中的太阳热能,用25%甚至更低的能耗创造100%的热能指标,实现了低内耗、高效率、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等功能集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暖、热水及工业节能等领域。

  “虽然没有大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力,但中小企业遵循差异化竞争战略,在细分市场领域内做到‘专精特新’,依然可以活得很自在。”新区经发局中小企业处负责人介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的经营模式难以维系,专注自身优势,走专业化道路,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C激发创新热情破解成长烦恼

  在新区“专精特新”群芳竞秀的热潮中,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大连佳林设备制造在机器人研发领域不断突破,逐渐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翘楚;大连维钛克在真空离子镀膜技术方面屡有建树,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大连泰昌科技是国内最早研发出“大数据用户画像平台”的企业……近年来,新区通过设立多项扶持资金、强化政策体系、缓解融资难题、完善平台建设等举措,蓄力支持中小企业转身“专精特新”,形成了一批在行业内领先、市场前景广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成长型优势中小企业。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小企业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区经发局依托“企业之家”在产学研合作、管理咨询、人才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扶持下,这些企业专注核心业务,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今年,在金普新区破浪起航的关键之年,金州新区经发局将依托金普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环境优势,和打造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完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比重、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通过优先推荐企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鼓励金融、担保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优惠服务等,帮助企业加快发展,逐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为金普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创新活力。(记者孙艳萍通讯员王振权)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