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印发了《大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明确将通过以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扬尘及面源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五大措施为重点,强力推进31类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用5年时间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金州新区作为大连先导区,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抓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成为新区每个环保人2015年的艰巨任务。通过措施抓落实,透过数据看改善。我们就《方案》五大措施做一详细解读。
严控煤炭总量,优化能源结构。通过逐步提高外调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等措施替代燃煤,实现煤炭消费总量微增长。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268万吨。通过设立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气化大连”工作进度,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位于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沥青混凝土搅拌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任务。
深化治理,控制扬尘及其他面源污染。强化施工工地扬尘防治。2015年起,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安装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并逐步与监管部门联网。2015年,建成区内主要街路机械化湿式清扫率要达到80%以上。禁止农作物秸秆、城市清扫废物、园林废物、建筑废弃物等生物质的违规露天焚烧。
统筹兼顾,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逐步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0%。全面贯彻落实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制度,汽车环保定期检验率≥80%,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率≥90%;2015年底前,全市提前供应国五标准汽油。2016年底前,全市供应国五标准柴油。
综合施治,控制工业污染。深化烟气脱硫、烟气脱硝治理工作、除尘升级改造工作。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2015年,完成全市所有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工作。2015年底前,开展船舶制造、大型装备制造、车辆制造、家具制造、集装箱制造、电子产品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试点工作。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