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描绘“十三五”蓝图的关键之年。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机关要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财务,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败的“利剑”、权利监督的“紧箍咒”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的新任务,我们审计人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审计工作的全覆盖。将所有应接爱审计的单位全部纳入审计视野,根据被审计单位类型和资金性质等要素将审计对象进行分类,强化中长期与年度计划的统筹,分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实现审计对象全覆盖。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审计、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 二是要加强民生项目的审计监督;三是要继续抓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特别是要尝试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工件;四是推动廉洁政府建设,加强对“三公”经费、公议费、奖金补贴发放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促进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二、创新审计方法,加大改革力度,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当信息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上下垂直信息建设都提到日程,传统的审计方法逐渐向现代审计方法转变,大力推动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开展以“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明确定位、系统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探索利用联网审计开展时实、动态的预算跟踪、联网核查,从而大大缩短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审计实施效率。三、完善制度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强基固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健全完善审计制度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既有利于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