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扬 通讯员 梁昱 王善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1亿元,同比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315.75亿元,同比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6%;省外到位资金243.5亿元,同比增长10.7%;进出口总额占大连市57%。这是金普新区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
速度领跑、质量领先,今年以来,新区锚定经济总量占据全市“半壁江山”目标,聚焦“金普非做不可,非金普做不可”的事情,加快“变道超车”和争先崛起,努力在勇当辽宁高质量发展“排头尖兵”和“跳高队长”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强势增长,便是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风向标,咬住目标、拼搏实干的结果。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新区确定今年为“营商环境提升年”,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整合19个部门可纳入“一窗”办理事项689项;聚焦解决办事找人、办事不方便问题,实现“即来即办”374项、“秒批秒办”65项、“全程网办”588项;聚焦“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市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聚焦简政放权,完成大连自贸片区、普湾经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区级首批赋权1713项。营商环境的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前三季度,全域新增市场主体20753户,同比增长18%。
着力高质量发展,新区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以“智造”为引领的“433+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串链”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工作取得突破。谋划“四湾十四园”产业发展空间,聚焦小窑湾、普湾、金石湾、北海湾开发建设,“链”式布局金州产业新园、氢能产业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14个特色园区发展。借助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百亿级数字能源产业基地、大连数谷、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等数字链项目全面启动,全国首笔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大象慧云配套票据业务在新区诞生,努力答好“数字金普、三基N景”每一张答卷。
项目是“纲”,纲举目张。从“项目浪潮年”到“项目服务年”到“营商环境提升年”,新区充分发挥项目关键作用,谋划储备项目956个,总投资规模8485亿元,涉及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文旅、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项目总量历年最佳、发展支撑近年最强、质量结构当前最优。前三季度,新区开复工418个项目,总投资达2227亿元,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第一,彰显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区积极搭建开放平台、拓展合作渠道。2021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峰会、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专业赛、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线上推介会、第23届大连国际工业博览会、信创技术赋能军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金彩网红节等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金普、向往金普、扎根金普、圆梦金普。金普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大连自贸片区荣获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DI杂志评选全球最佳自贸区第三名和亚太地区冠军。前三季度,新区签约项目172个,总投资1040亿元;在谈项目550个,总投资4680亿元。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区坚持“创新驱动”,今年以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家,达到25家;获批瞪羚企业31家,成为东北瞪羚第一区。大连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建设东北首家“首贷中心”;国内首个水下机器人评测基地、5G创新孵化中心、城市大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构建“一智库二平台三服务”工作体系,加大“金十条”人才政策落实力度。
发展为了人民,为增进人民福祉,新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率先建设东北地区第一个“3+1+1无人驾驶场景”,全国第一个复杂车流人流状况下的、全开放的主城区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新区开通运营;南部城市更新项目进展顺利;投资34.3亿元实施50个惠民实事项目;6所新(扩、续)建校舍投入使用;建成金普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眼下,已进入四季度收官阶段。新区正继续咬住目标不放松,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向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精彩收官冲锋冲刺,为明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