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战霖)5月25日,金普新区邀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调查中心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室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的金融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姚景源,作“‘十四五’规划与新发展格局”专题报告。
报告会前,市委常委、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鹏宇会见了姚景源一行,双方围绕金普新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交流。新区领导吕东升、赵东参加会见。
会见中,李鹏宇说,金普新区因改革而生,具有强大的开放基因。从当年的小渔村发展到国家级新区,这片土地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勇立改革开放潮头、创新引领、先行先试的初心从未改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金普新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产业基础雄厚且门类齐全,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特别是全区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一如既往打造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不服输的劲头,不断增强着未来发展的底气。他希望姚景源为金普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提供智力支持。
姚景源充分肯定金普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他说,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金普新区既是国家级新区,又有自贸片区,一方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服疫情带来的暂时困难,战胜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对标上海自贸区,继续推出一批有含金量的制度创新。
姚景源曾在国家经委、商业部、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工作,曾在安徽省政府及阜阳市任职,还是前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谈到“十四五”规划,姚景源表示,“十四五”规划突出的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十四五”规划的根本战略,也是2035到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姚景源指出,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建在比较优势上,也就是分析中国有什么、没什么,来确定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中国要把国际大循环转向国内大循环,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的转变,当然要进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系列改革,同时,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核心地位。中国搞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而是要在更加开放的前提下搞国际国内双循环,二者相互促进,这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途径。
姚景源所作的报告深入浅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令人受益匪浅。
新区领导吕东升主持报告会,新区领导夏德永、王锡庆、刘昱、王端平、王开革、王杰、刘睿智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报告会。另据统计,全区近两万名党员干部通过新媒体平台收听收看报告会。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