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亮)金普新区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被誉为新区的“城市大脑”,已完成硬件设施和基础软件平台建设。“12·15”疫情突发以来,新区的“城市大脑”积极发挥作用,迅速运转起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显身手”。
此次疫情中,新区的居民,特别是封闭管控区内的居民,都经历了不止一次的核酸检测,也体会了人工录入信息的“麻烦”和“大白”们的不易。海青岛、先进、三十里堡、大孤山等街道,使用由新区大数据中心开发的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后,只需居民身份证一扫,即可实现个人信息“秒”录入。“数字化+大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核酸检测工作效率,为疫情防控注入了数字化力量。
“我们综合研究了‘7·22’疫情防控时核酸检测工作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核酸检测方案,本着‘操作时间最短化、适用人群最大化’的思路,设计了新区的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实战中不断调整。在坚持完善电脑端系统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重新升级开发了手机端程序,使系统运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方便。”新区大数据中心主任刘德林介绍说,该系统自2020年12月18日首次在海青岛街道格林小镇社区使用至今,已为近8万人次进行了信息录入。“居民只要刷身份证,后台就能获取其准确数据。这一功能,正是依托‘城市大脑’的人口数据库得以实现的。”
人口数据库是新区“城市大脑”的四大基础库之一,是新区未来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此次确保核酸检测中信息准确度的核心要素。“没有‘城市大脑’的系统平台支撑和数据库保障,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快速上线。”刘德林说。据介绍,该系统在利用“城市大脑”后台数据进行信息录入的同时,也会根据现场采集信息的实际,实时增添或更正数据,使“城市大脑”人口数据库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读取身份证录入功能外,该系统还具备扫描手机二维码录入、键盘录入等功能,可满足不同居民的信息登记需要。
该系统的成功应用,正是新区“城市大脑”发挥作用,利用数字化助力疫情防控、实现精准管控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依托“城市大脑”的后台数据库和前端数据采集功能,许多疫情防控应用场景已应运而生。
如针对解封社区、小区的人员出入管理工作,大数据中心已开发了人员出入管理系统,居民进出社区、小区时,同样只要刷身份证,就可完成登记。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出该人员的进出记录,便于各个卡口和人员的出入查询管理。“这个系统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到交通卡口管控、农村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刘德林说。
目前,新区发改局、新区大数据中心正在按照市委常委、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鹏宇关于运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组织新区各部门、各单位向“城市大脑”归集接入各类数据,并会同新区有关部门结合疫情防控需要,研究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程序,不断提高疫情防控信息化、数字化水平。随着各类数据的广泛归集和应用程序的开发,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交通卡口通行状况如何、重点场所管控措施、人员流动等各类疫情防控信息,都将在“城市大脑”汇集,并在大屏幕上实现数字化、可视化,为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针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指挥决策提供最直观的参考。
“此次疫情,也是对新区‘城市大脑’的一次检验。疫情终会过去,但‘城市大脑’的建设不会停止。我们将总结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运用数字化进行实战的经验,不断完善‘城市大脑’的功能和数字化水平,加快推动新区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大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区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刘德林表示。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