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荔娜)金普新区园区法定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后,大连自贸片区按照市委和金普新区党工委的部署要求,快速、有序推进法定机构改革,以法定机构改革进一步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目前,片区基本做到每周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每周不少于一个重点项目落地或开工,改革红利在制度创新和招商引资上充分体现。
理清思路,深入研究,探索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是对法定机构改革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片区今后发展的重要遵循。片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和金普新区党工委的会议、文件精神,以此统一全员思想,凝聚全员共识,为片区法定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奠定思想基础。同时,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工作的正确方向。片区党工委成立法定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出片区《开展法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机构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工作部门人员选聘方案》《绩效管理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等。9月16日,片区召开法定机构改革动员大会。9月17日起,片区先后两次分别面向金普新区和国内外招聘,截至目前,共招聘77人,占总员额的三分之二,搭建起片区管委会骨干工作队伍,并从10月开始按新体制运行。
在实施改革过程中,片区组织策划严密严谨,选人用人宁缺毋滥,特别是组织研究改革有关方案多达10余次,对人员招聘工作流程反复研究;对不参与法定机构改革人员,在进行身份甄别的基础上,配合金普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妥善安置。到目前为止,片区改革和人员招聘工作没有任何不良反映,也无上访等情况发生。在人员招聘中,始终坚持党工委对选人用人工作的领导和把关定向,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在严格程序的同时,严格选人用人标准、严肃选人用人纪律,对没有合适人选的岗位,坚决不降低标准,坚决不为了尽快把队伍组建起来就把不符合条件要求、不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招进来,坚决抵制“说情风”、不搞暗箱操作。
随着改革的推进,片区人员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集聚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在目前已招聘到的77人中,包括片区管委会副主任2人,部门正职8人、副职15人,职员52人;平均年龄38.42岁;全部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32人、硕士研究生44人、博士1人,有留学经历的4人、有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工作经历的10人。这为片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随着改革的推进,片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新聘人员精气神足、工作干劲足,有压力、有动力、有朝气,片区全员聚焦主责主业,抓制度创新,抓招商引资,仅改革后首月,就收到各部门制度创新线索50余条。
改革的红利在制度创新和招商引资上体现得尤为充分。目前,片区基本做到每周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10月13日,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告知承诺制”,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许可证办理时间由此前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10分钟,实现“极简审批”,此举可为每年靠泊在大连自贸片区口岸的国际航行船舶企业节省约3000小时的工作时间。10月21日,中国(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连自贸专区功能板块完成首票出口退税申报,标志着“单一窗口”标准版出口退税功能在大连成功对接国税总局“金税三期”系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连自贸专区出口退税功能成功实现全面上线。10月26日,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司章程承诺免审制,即在企业注册登记过程中,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全体投资人共同签署并出具《公司章程符合法定承诺书》,登记机关不再对公司章程进行审查,也不再对公司提供章程查询服务。11月4日,片区以“互联网+监管”为引领,推出“诚信承诺+现场审核+远程查验”食品药品监管新模式,为全国首创。11月16日,片区实施“全测合一”,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数量和费用均降至“零”。这些创新举措在国内各级媒体报道后,引起极大关注,既方便了企业,又推动片区营商环境更优化。
招商引资方面,也基本做到每周不少于一个重点项目落地或开工。中石化盛港加氢站、氢能产业园A区、万众云仓、金宝至电子等项目陆续开工;德邦总部等项目抓紧推进;毅都冷链全球仓、氢能检测研发中心等项目完成土地挂牌;创为电机正式签约;北大荒物产贸易等多个轻资产项目注册落地;科达利精密等项目投产。此外,还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正式签约和正在快速推进中。
经由法定机构改革,大连自贸片区积蓄更强发展力量,并将更坚实地走在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为金普新区乃至大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