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新区动态

董家沟街道用法制与温情破解动迁难题

信息时间::2019-05-13

字体:[小]

  (记者 韩扬)五一期间,董家沟街道动迁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经过大量思想工作,发挥一切有利关系和条件,终于完成了新区重点项目——达利凯普的最后一户居民动迁任务。该户居民是10多年的“滞迁户”,随着该户居民签订动迁合同,也标志着董家沟山口村完成整村动迁。 

  山口村下辖14平方公里,人口3900余人,1994年开始动迁,山口村大台屯2006年开始动迁,当年就完成了净地,张某是大台屯仅剩的一户,也是山口村动迁范围内的最后一户。如今滞留了13年之久。“张某一家是外来户,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当时提出的要求政府无法满足,双方没有达成动迁协议。”董家沟街道山口村党总支书记宋美荣说。 

  这些年,街道和村里经常派人到张某家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第一次上门能说上几句话就很不错了,第二次能说上3分钟才算有点希望……多次之后,对方能耐心听完你说的话,但离成功还差一大半。大台屯这块地曾经被很多企业看好,因为这户的滞留,最终项目都没有落地。 

  张某一家地处低洼地带,下雨天经常被淹,村里工作人员就去帮忙。“虽然不能突破政策底线,但我们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干的就是畅通最后一公里的活,要为老百姓办零距离的事。”宋美荣说,“我们也利用一切机会和他们沟通,但他们态度强硬。” 

  这次,迎来了达利凯普项目,面对张某一家,街道主要领导带着动迁工作人员,不言放弃,攻坚克难。五一前,街道领导要求“再加把劲,这回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街道和村里动迁工作人员放弃五一假期,反复到张某家宣传新区“项目浪潮年”,并告知街道其实可以采取法律程序来解决,同时发动张某一家的亲朋好友帮着劝说。水滴石穿,就这样,街道用法制与温情破解了动迁难题。“动迁是一个很辛苦、很磨心的工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以心换心,柔和的处事方法积极劝说、动员百姓,让百姓理解,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动迁工作,为新区项目浪潮年建设,项目落地出力。”为了征地拆迁,街道的干部群众们都付出了心血和智慧。政府的许多法规和政策都是他们用最浅显的语言、最亲近的接触、最真诚的情感一点点传递到动迁户中去的。 

  董家沟街道副主任张占军说:“董家沟街道以‘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韧劲,克服了多重困难,对动迁户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我们积极协调、排忧解难、讲解政策,真正做到了依法动迁、和谐动迁,为新区经济建设,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十几年的动迁,街道已动迁居民1万多户,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确保小窑湾“国际社区”和“双创园”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街道将继续以心换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思想动员到位、关键环节节点服务到位、安定稳定跟踪到位、全程服务到位,实现阳光征迁、和谐征迁、温情征迁。

责编:新闻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