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春夏美,最是樱桃红透时。六月的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拉树山村樱果飘香,给全国各地大樱桃“粉儿”带来一场舌尖盛宴。
聚集北纬39度大樱桃产业优势
天然禀赋后皇嘉树,加以人事巧夺天工,使得拉树山村的大樱桃独树一帜,处在北纬39度黄金地带,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大樱桃果实发育期长,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干物质的积累。夏季降水适中,既能保证生长水分需求,还不会造成雨多裂果。尤其临海环山的小气候特征,土壤透气性好,且酸碱度适宜,富含钙、磷、钾、铁等多种矿物质,特别适合大樱桃生长习性,造就出了大樱桃5A级品质,果体硕大,缝合线侧丰满;蜡质层厚,光泽鲜艳闪亮;酸甜可口,风味别具一格。
作为传统渔村,拉树山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大樱桃树结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子”。过去祖祖辈辈长期以海上捕捞和粮食生产为主,由于海洋资源日益枯竭,耕地贫瘠缺水导致减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尤其是“拉树山”“葫芦套”一带的青壮年大多找不到对象,外地姑娘更是不愿意嫁过来。
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拉树山村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借鉴大樱桃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教育引导渔民转产发展大樱桃产业。“当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渔民认为海边不能种植大樱桃,加之大樱桃结果需要四五年之久,因此老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打破僵局,党员干部带头先种先试,2007年第一批200亩大樱桃结果上市,一经推出就被各地客商高价收购,老百姓的心气儿一下子就高涨起来。”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波说,目前符合条件的地块都种植大樱桃,年收入二三十万的家庭非常普遍。
2016年,王成波带领两委班子积极争取政策,将重新确权的1600亩土地分配给老百姓,平整场地、栽植新品种、修建地下管网……大樱桃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老百姓也从中尝到了甜头。2017年获评“辽宁名牌农产品”称号,2019年获评“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同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与11家商业直播平台承办的“看美丽乡村,庆70华诞”大型直播活动走进拉树山村,以“金果果甜透拉树山”为题向全国直播拉树山村大樱桃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情况,点击量突破1000万+。
拉树山村靠着发展大樱桃实现产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目前,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拥有美国红、俄罗斯8号、宾库、友谊等30多个早中晚优质品种,2020年大樱桃产量超过3500吨,产值近1亿元人民币,广销全国200多个城市,并成功进入港澳高端市场,每年露地大樱桃季“嗨购”“乐购”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大樱桃持续走俏全国市场。
大樱桃产业掀开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为把大樱桃打造成为推进老百姓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拉树山村坚持以保障大樱桃质量安全和产量提高为重点,特别是在大樱桃品质上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大樱桃品质完全达到国家最高标准。全村大樱桃种植户基本实现绿色生产,大樱桃开花期间完全做到自然授粉,进而从源头上保障大樱桃果品的绿色,还以特别沤制的农家肥替代化肥,使得大樱桃营养累积的更加充分彻底。
“一斤大樱桃,为什么有的能卖到二三十元,有的却只能卖到八九十元,这就是品种和品质的问题,要实现持续增收,就要推动大樱桃升级提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王成波说,为推动大樱桃生产高质量发展,村里成立了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进大樱桃质量标准、监督检测、标准化技术3大体系建设,整合商标、统一宣传、共同推介,形成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助力大樱桃产业健康发展。
为给老百姓种植大樱桃创造良好条件,拉树山村多方筹资,持续推进以水、电、路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2座蓄水方塘、9座高位天池、1座加压泵站建设,铺设引水管线和灌溉管网15万米,通过1万米输水管路异地引水,满足全村大樱桃灌溉需求,新建柏油和水泥田间作业路网12万平方米,基本实现旱可灌、涝可排、灾可防。
近年来,拉树山村持续深化大樱桃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在2020年获评辽宁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我们以大樱桃产业为核心,进一步整合海域、岸线、山林等资源,特别聘请大连民族大学设计团队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工程,村路两侧民居、围墙按照北方中式田园风格进行改造,还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处党建广场、一条大樱桃产业文化巷,致力于构建集大樱桃采摘、民族文化展示、渔家美食品尝、观海玩水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做火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游客市场,不断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浪漫大金普,魅力拉树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成波说。
今年的大樱桃季,是拉树山村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期,王成波和两委班子广泛邀请外地投资商、驻连机构、各地游客来一次以大樱桃为主题的休闲之旅,突出“农业+”“旅游+”“文化+”主题,使大樱桃的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高端、亮点更加突出。
目前,拉树山村的大樱桃“红透了半边天”,六月初早熟品种上市,乌克兰、早大果相继成熟,紧接着大紫也成熟,两三天后红灯成熟;六月中旬中熟品种接续,黄蜜、佐藤锦、最上锦等黄樱桃跟着成熟,随后美早、沙蜜豆、佳红、金顶红等陆续成熟;六月末至七月初晚熟品种收尾,雷尼、晚红珠、拉宾斯、宾库等成熟,游客可根据“时间表”规划行程。
“互联网+大樱桃”引领尝鲜新体验
时下,正值大樱桃集中上市,大樱桃实体交易“车水马龙”,网络电商平台更是“人声鼎沸”。“电商是大樱桃产业应对疫情的助推器和压舱石,大樱桃不耐储藏和运输的特点,决定了不能搞几级批发,但是电商具有长尾效应。我们要充分认知大樱桃产业发展短板,以新视角打造大樱桃电商销售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王成波说,村里各大“卖手”在抖音、快手、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上全面出击,顺丰、圆通、申通、EMS等物流全程“无缝衔接”,大樱桃电商走货从采购、筛选、包装、物流等环节已经成熟,接单、打包、出单、发货,除西藏和新疆等地区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可实现24小时直达。
特别是“后疫时期”,电商的魅力日渐显露。拉树山村搭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在线上持续叫响大樱桃品牌知名度,村里带头整合物流资源,并开辟出自主电商平台,把碎片化的资源和生产串联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大樱桃电商走货1000多吨,高峰期每天走货1000多单,电商、微商、直播等新兴渠道的销售量越来越大,一些返乡青年抓住大樱桃销售旺季进行直播带货,一场直播就能带来数量可观的订单,很多老百姓在子女的帮助下也开始追赶“潮流”,纷纷加入到电商大军中。今年,电商已然撑起大樱桃销售的“半壁江山”,30多种大樱桃通过电商平台推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让全国人民吃上拉树山村的大樱桃已经不再是口号。
把实施乡村振兴的引擎定位在大樱桃产业上,厚植农业“家当”,扮靓农村“颜值”,提升农民“底气”,王成波说,“我们将全面推动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村域形象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面子’‘里子’两手抓,坚定不移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大樱桃产业更有看头、更有玩头、更有赚头。”
责编:七顶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