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普新区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专利成果转化基地
(记者 吴宝娟 通讯员 郭仁勇)记者昨日从金普新区科技部门了解到,新区2015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19件,是上一年数量的近3倍。截至目前,新区专利授权总量14569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量178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14.8件,提前5年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计划2020年预期指标。其中,企业专利占比约70%,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达65%以上,转化率居全国前列。金普新区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专利成果转化基地。
装备制造业,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约70%
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自行开发研制,引进国外技术,进行联合设计,在技术水平和设计思想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先后设计出具有当代先进世界水平的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1300吨小松压力机、第一台国产化23立方米矿用挖掘机等产品,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1项,代表了我国重型机械产品开发研制的当代水平,并因此奠定了中国一重在国内重型装备设计制造上的引领地位,在国际重型机械制造行业亦具影响。
金普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以高端数控机床和自动化主控系统为主导产业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有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以及光洋科技、运明自动化、现代辅机、三高、山崎马扎克、格劳博机床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44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约70%,推动着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约61%
在2014年1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连富生天然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发总监富力、董事长鲁岐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一类单体中药新药参一胶囊创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惟一获此殊荣者。该成果实现了产品创新、机理创新、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标志着我国在抗肿瘤天然药物研究及应用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大连富生成立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类新药的创新研发,已投入资金上亿元。
金普新区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50余家,是辽宁三大生物产业集聚区之一,基本形成以辉瑞制药、欧姆龙、华立金港、医诺、珍奥、富生生物、赛姆生物、辽宁生物等一批大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十分注重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每年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一批核心发明专利。目前,这些企业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1件,成果转化率约61%。华立金港在专利成果转化方面,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子信息、石化和精细化工领域,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分别约72%、68%、70%和74%
大众一汽发动机、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道依茨一汽柴油机、博格华纳、中源汽车零部件、伯新特钢、汉拿空调、蒂森克虏伯……金普新区拥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20余家,产品涵盖整车、发动机、轴承、制动器、减震器、转向系统等48类千余个品种,该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8件,成果转化率约72%。目前,金普新区还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电、风电、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创新活力突出,创造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重点企业包括一汽新能源汽车、尚能科技、骅尔重工、洁能重工、国鸿液化气等,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70件,成果转化率约68%。
在电子信息领域,新区有近500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激光打印机、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等领域,目前已形成半导体晶圆、LED芯片及外延片、电子元器件、工业电子、办公设备与家电、通讯与电子设备、工业控制软件等核心产品门类。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市六成、全省1/3以上,企业创新活力明显,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01件,成果转化率约70%。
在石化和精细化工领域,新区目前已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配套的格局,精细化工企业近80家,产品涉及染料、农药、涂料、胶黏剂、催化剂、工业清洗剂等诸多领域,产品种类众多,其中部分产品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精细化工产业群。重点企业包括逸盛大化、路阳科技、联化化学等,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60件,成果转化率约74%。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