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在地方层面,要求地方委员会“超过十人的应设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人”。1921年11月,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下发的第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等》要求:“中央局宣传部在明年七月以前,必须出书(关于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二十种以上。”
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由李达负责,组织马克思、列宁著作的出版。这是党创办的第一个出版机构。同日,《新青年》杂志刊登《人民出版社通告》,对该社的宗旨和任务作了说明,指出:“本社出版品的性质,在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该《通告》还公布了人民出版社当年的出版计划,准备出“马克思全书”15种,包括《马克思传》《哥达纲领批评》《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乱》《剩余价值论》等;“列宁全书”14种;“康民尼斯特丛书”(即“共产主义丛书”)11种;其他9种,包括恩格斯等人的著作。虽然当时受到种种条件限制,没有完全按计划出书,但党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年内仍出书十余种,其中“马克思全书”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马克思的《工钱劳动与资本》(袁让译),此外有《资本论人门》(马尔西原著,李汉俊译);“列宁全书”有列宁的《劳农会之建设》(李立译)、《讨论进行计划书》(沈泽民译)、《共产党礼拜六》(王静译)、《劳农政府之成功与困难》(李墨耕译),此外还有《列宁传》(张亮译);“康民尼斯特丛书”等。这是在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人民出版社当时出版的书,定价较低,大多在一二角之间,封面上套红印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蔡和森为主编。在《向导》影响下,很多进步青年接受了革命洗礼,走上了革命道路。有读者致信《向导》:“我每读贵报,即滚滚地沸腾着革命的热血,红红的燃烧着爱民众的真心,我并认定贵报是中华民族的福音。”1925年1月,党的四大高度评价《向导》创刊以来的工作,肯定它在全国革命运动中取得了“舆论的指导地位”。1922年8月1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机关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创刊。1923年4月10日,毛泽东同李达等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创刊号出版。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表。
责编:大魏家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