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新区动态

金普新区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信息时间::2025-11-19

字体:[小]

  (徐菁 金组轩)近年来,金普新区以公务员队伍源头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公务员考录主渠道作用,通过“精准招录选优才、创新培养强本领”双轮驱动,靶向匹配需求、系统赋能成长,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源泉与发展动能。 

  以“动态调优”筑基,构建队伍结构“新格局”。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依托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分析队伍学历、年龄、性别等结构要素,建立动态研判机制,为考录计划、岗位设置、定向培养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升人才供给与事业发展的适配度,推动队伍结构从“基本适配”向“更优配置”转变。岗位设置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兼顾队伍年轻化与就业导向,为青年人才铺路。近三年,全区累计录用公务员216人,录用人员平均年龄26岁,推动全区公务员队伍平均年龄三年下降2岁,构建起“老中青”梯次合理的队伍格局,进一步夯实公务员队伍长远发展的年轻化基础。突出适度优化性别比例设置,应急处突、涉危执法等一线岗位招录中,结合防台防汛、抢险救援、特种设备登高作业等高强度工作特性,引导适配人员报考,推动录用男性占比从18%上升至36%,为一线岗位提供更贴实际需求的人力支撑。坚持把基层治理一线单位作为招录重点方向,实行应招尽招,优先保障街道机关计划,近三年基层岗位占比64%、街道编制使用率始终在98%以上,大量新鲜血液充实到基层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应急保障等岗位,为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注入持久动力。 

  以“靶向需求”发力,打造专业人才“新阵地”。聚焦金普新区“一地一极三区”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统筹分析各机关公务员专业布局,开展急需紧缺职位专业需求调研,深入研判专业分布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对机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精准补齐紧缺专业缺口。依据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结合全区各职能部门人才需求,编制覆盖经济发展、城乡统筹、民生福祉、引领保障4大类别14个领域的《金普新区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务员急需紧缺职位专业目录》,重点匹配新区五大优势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关键工作,侧重收录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相关专业,为机关专业人才引进提供“路线图”,成为“按需选才”“对接事业”的精准指南,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精准输送专业力量。三年来,“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达三分之一,推动公务员队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升至98%,进一步优化了队伍学历层次。招录理工、经济、法学类专业人数达73%,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经贸服务等相关专业人员占比36%,推进应急、自然资源、司法等相关部门专业背景公务员比例提高20%以上,专业人才储备持续扩充,队伍服务产业能力不断强化,为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专业人才支撑。 

  以“周期培养”增效,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聚焦入职培养管理黄金期,连续三年实施以“金苗工程”为抓手,通过思想淬炼、帮带促练、实践锻炼、考核监督等举措,构建“育苗、扶苗、壮苗、护苗”全链条培养体系,抓实助力快速成长的全周期培养。依托关向应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上好入职“第一课”,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补足精神之钙。建立三年期“双包一”导师帮带机制,选派素质优、业务精、作风正的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各1人任导师,通过教方法、传经验、带作风,帮助新录用公务员熟悉工作、理清思路、破解难题,化解“入职困境”。逐人建立《培养管理纪实档案》,详细记录个人特征、熟悉领域、重大活动参与及专项工作完成情况,全方位纪实成长轨迹。有计划安排到信访接待、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线岗位跟班学习,参与防汛救灾、矛盾调解等急难险重任务,多渠道锤炼解决实际问题与应对复杂矛盾能力。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将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者纳入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规划职业路径,为新录用公务员吃下“定心丸”。目前,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中有50人次获年度考核优秀及嘉奖奖励,19人晋升职级,6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责编:新闻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