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新区动态

新区加快推进“一网通办”

信息时间::2019-07-09

字体:[小]

  (记者 方亮 通讯员 陈金东)2022年底前实现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是国务院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项硬性要求。而实现新区本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既是落实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的要求,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破解政务服务事项标准不一致、平台功能不完善、数据共享不充分、办事服务不便捷等问题的重要举措。记者日前从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了解到,今年9月1日前,新区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将实现网上可办。 

  “一网通办”,就是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把各类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取得良好效果。新区也自今年初启动了相关工作,按照省、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时间节点及内容要求,组织全区各部门调整完善政务服务事项,为对接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和全国一体化平台做好准备。 

  据介绍,“一网通办”将带来两大红利:一是打破数据孤岛。信息的开放共享,将有效避免办事群众反复提交材料,减少办事成本。以上海为例,依托“上海市政务服务网”,徐汇区实现了1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材料提交;和平区亦如此,企业注册及变更不需再填写任何表格。二是可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徐汇区自主开发设计了自助服务工作台,提供29个部门65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自助办理,将8小时服务变为24小时不打烊服务。 

  与上海等先进地区相比,新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据悉,目前进驻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原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部门分别对应使用本系统的国家、省、市级审批系统,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导致服务对象重复提交材料。同时,因审批过程需按要求完成对应审批系统的录入审批工作,造成了窗口工作人员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该局虽设置了使用省工商局业务系统的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自助服务区,但仍存在审核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如企业名称的审核标准线上线下不一致,网上审核通过的名称在线下登记注册时才能确认是否可用。加之窗口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安排专人在自助服务区现场指导,导致新区的自助服务便利化程度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加快推进新区本级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新区将通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统一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实现数据同源,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与新区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做好与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拓展网上政务服务渠道,积极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将街道、村(社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向自助终端延伸,以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终端办”。 

  “目前,我们正与新区发改局、综合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统筹协调、系统对接等工作,进一步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新区‘一网通办’平台信息化建设。”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工作计划,今年9月1日前,新区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将实现网上可办;9月底前,将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录入全省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

责编:新闻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