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普新区长安网 > 平安建设

大连: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质量”

信息时间::2025-03-20

字体:[小]

成果

2024年,

大连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率98.3%,

连续5年达97%以上,

新增两处国家级美丽海湾:

老虎滩-棒棰岛岸段、星海湾岸段。

近年来,大连市锚定“两先区”发展定位,聚焦“六个建设”任务,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统筹实施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等举措,海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2021年,金石滩湾荣获首批国家级美丽海湾。2024年,老虎滩-棒棰岛岸段、星海湾岸段双双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名单。大连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率98.3%,已连续5年达97%以上,有效保障大连现代化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助力美丽大连建设实践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大连市以“十四五”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为引领,健全“一核两翼一基地”的海洋发展空间格局。构建“一脊八脉、一带多廊”的海陆一体化生态保护系统,形成“山体——河流——海洋”陆海连通的生态廊道,提升区域生态功能。聚焦“六个建设”目标任务。服务金州湾新机场、星海湾整体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太平湾等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整改。推进大石化及大船搬迁,同步推动低端用海项目升级改造及退出。高标准建设海洋牧场,打造海上“蓝色粮仓”,同步推动近岸海域低标准养殖设施更新淘汰。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锚定海洋船舶、装备、生物医药、能源、渔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潮汐能等海上新能源建设。推进海岸线清理整顿。以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回头看”,非法海水养殖清理等各类专项行动为重点,清理违法低效用海,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

大连市以黄渤海攻坚战和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为抓手,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深入实施入海排污口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8个专项行动,环境风险防范等两项重点举措和30项工作任务,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聚焦入海河流总氮控制。将复州河总氮控制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28条河流。开展“护海净滩”专项行动,深化入海排污口整治。聚焦岸滩环境综合整治,今年11月前,力争完成白色塑料泡沫作为浮力设施淘汰升级。

大连市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海洋自然保护地管控,守护好、维护好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这一“绿色名片”,加大斑海豹、黑脸琵鹭等珍稀动植物保护力度。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加快开展重点地区生态修复。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进庄河市、长海县、太平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开展海草床生态修复试点,有效提升海域生态环境。

大连市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围绕重点区域入海排污口雨污混排、海上船舶漏油影响陆域重点岸滩等场景化开展风险研判评估、应急模拟处置,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协同作战体系及物资调配保障体系等,确保海洋环境安全。健全海上污染处置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常态化海洋应急保障能力例行检查、巡检及应急演练等工作。深入实施松木岛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范“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加强生态预警监测,预防外来生物入侵。持续开展重点海域生态状况早期预警监测,实施重要滨海湿地外来物种互花米草防控及清理,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大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下一步,大连市将落实全省海洋高质量发展大会工作部署,推动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把美丽海湾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助力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连新篇章。


责编:政法委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