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普新区长安网 > 平安建设

7天调解成功后,“厂里明天就开工”

信息时间::2024-07-24

字体:[小]

核心提示

厂里急着开工,但一个几百公斤的设备却迟迟搬不走。法官用了7天的时间,解开了这个“死结”。但矛盾解决不是终点,法官又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助力企业走完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李女士风风火火赶到立案室窗口,“我有个纠纷想尽快解决,这件事不解决,我们厂里没办法开工生产,出口贸易订单眼瞅着交不上,工人工资也发不出来,已经到了生死边缘了!”

我赶忙把她请到接待区登记信息,李女士把自己的情况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李女士是做进出口制造生意的,她的厂房位于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有近千平方米,评估价值2100万元,是吴某以物抵债给她的,如今过户手续都已经办完了。李女士本想有了这个厂房可以扩大生产,于是签下了上千万元的出口订单。但厂房里有一套电力设备已经以物抵债给了某建筑公司,但某建筑公司迟迟不派人来移走,导致李女士工厂的电力设施验收无法通过,至今未能开工。为了这事,李女士这一个多月以来四处奔波,但如今订单交付日期临近,这套几百公斤的设备如何处理却像是一个“死结”,一直解不开。

“我想过用诉讼方式解决,但打官司至少要个把月,官司结果会怎么样也不知道,我实在是拖不起。”李女士无奈地说。我对李女士说:“您放心,您的案子我们会抓紧办理。”

我第一时间将案件材料进行了梳理研究,并与某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生取得了联系。一开始,王先生很抗拒:“我也是受害者!吴某欠我们公司工程款还不上,本来以为拍卖了他的电力设备之后可以把钱还给我们,我们再给农民工发工资,没想到设备流拍,我们移哪去?移哪去都是废铁,我们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了!”面对“一肚子火”的王先生,我不断与其沟通交流,他终于答应跟李女士见一面,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通过两个小时“面对面”的沟通,两人从一开始的“针锋相对”逐渐转为互相理解,我又趁热打铁,对细节补充释法,对双方动之以情,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进一步缩小了分歧。

第一次调解成功“破冰”之后,我又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与双方保持联络,不断调整调解方案,最终李女士表示愿意以30万元的价格买下某建筑公司的这批设备。

从李女士来法庭立案到双方签订调解书,只用了7天时间。

调解书签订之后,这起矛盾纠纷的司法程序已经完毕。然而,李女士的难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第二天,我又与李女士、王先生一起来到电力公司,协助提供相关司法证明,全程见证电力过户及设备交接。

在手续全部完成之后,李女士兴奋地说:“签订调解书的那天我就通知工人们了,他们全都准备好了,今天我们连夜调试设备,明天就能开工了!”

看到原本空旷的厂房里已经摆满了生产设备,我由衷地替企业和工人们高兴。



责编:政法委

【打印】